別看“噪音會讓人長胖”的消息,只是一家地方媒體刊登的,卻也引發了熱議。綜合來看,熱議的重點放在了“噪音會讓人長胖”的真假上。有人說,外國科學家最喜歡嘩眾取寵。有人說,外國科學家什么都研究。還有人說,不見得是真實的。的確是這樣,就連《長沙晚報》在刊發這則消息的時候,也在標題里加了一個“?”號。
其實,我們更該關注的不是“噪音會讓人長胖”是科學真諦,還是嘩眾取寵。而是噪音是不是有危害的?而是噪音是不是已經很嚴重?
是不是有危害?世界衛生組織早就給出了明確說法,噪音會使我們身體產生“警告化學多巴胺”。如果噪音不斷,身體開始產生皮質醇、應激激素,對健康有著強大的負面影響。高皮質醇水平與腸易激綜合征、睡眠問題、頭痛、血壓上升是因為你常常處于警戒狀態。
是不是很嚴重?我們國內的有關部門也給出了明確的說法,目前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“睡在噪音里”,很多人長期被噪音所困擾。
如此看來,噪音的危害很大,噪音的嚴重程度也很高,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實。遺憾的是,我們在治理各種污染的時候,唯獨對于噪音污染的治理是輕視的,沒有放在建設生態社會必要的高度上。雖然也在治理,卻遠遠不如對河水污染、空氣污染、土地污染治理的力度大。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。
我們對于噪音污染的治理,也僅僅限于平時的倡導,也僅僅限于每年的高考、中考期間。尤其是考試期間,更在意的是如何讓孩子睡好覺,考出好成績,卻并非是對健康的關注。高考一結束,“寧靜的幾天”也就不再了,我們享受“城市的寂靜”只能是沾沾考試的光。平時的噪音污染也必須重視起來,要讓365天,每一天都像“考試那幾天”。
說到這兒,我想起了廣西南寧的做法。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,讓城市寂靜起來,對商業宣傳、店鋪喇叭都做了規定,要求商業區的分貝必須降低下來,否則就要處罰。噪音不是繁榮的體現。
我們就是要讓“城市靜悄悄”成為生態和諧的畫卷,不能再讓我們“睡在噪音里”。心理疾病、精神疾病多發,何嘗沒有噪音污染的罪過?
別把“噪音會讓人長胖”當笑話,這是對城市進入靜音模式的呼喚。